小宗之法
小宗之法
1

小宗之法

家谱修撰中的一种方法,即世系只上溯到始迁族或五世祖。相反的为大宗之法,家族世系一直上溯到血缘始祖或受姓祖。族自然没有可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编修家谱。再加上统治者的不提倡,使得宋代谱学基本上是在一片荒芜中重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。这也是后代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家谱起源于宋代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宋朝建立后,取士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,婚姻很少注重门阀,唐朝以前谱 所能起的政治作用已基本消失,巩固统治
用不着这个政治工具,于是,政府除了编修皇室家谱玉牒之外,已没有必要再设谱局来编修或收藏其他各种家谱,尤其是州、郡谱和私人家谱。这样,家谱的纂修一时衰落了。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仁宗皇祐、至和年间方才得到改变,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欧阳修、苏洵不约而同地编写了各自的家谱,并提出了新的编修原则和具体的方法、体例,使得家谱以另一种面目逐步走向繁荣。

欧阳修在主持编修《新唐书》时就十分重视谱牒,专门在《新唐书》中设置了《宗室世系》、《宰相世系》,用以记录李姓皇族的世系和有唐一代 名宰相的世系。修定《新唐书》后,他发现自己的家族世系族人们都不太清楚,为了使族人和 子孙能够了解祖先遗德,他采用了史书的体例和图表方式,将 五世祖安福府君欧阳万以来本家族的迁徙、婚嫁、官封、名谥、享年、墓葬及其行事等,编成一部新型家谱。几乎与此同时, 苏洵也编成《苏氏族谱》。二人都是使用“小宗之法”,都是以 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。
取消